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5-04-17 21:08

科研院所重要文件和数据防泄密解决方案

       当前,科研工作正处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期,科研成果、核心技术及实验数据等敏感信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研究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信誉。

 

       近年来,随着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和流动性增强,人员管理和对外交互环节暴露出诸多潜在隐患,研究院所承载的国家战略性科研成果、高密级人员档案、核心技术专利及重大科研项目数据面临多重泄密威胁:

 

 

       1. 敏感信息分散风险

       科研成果、实验数据、论文原稿等核心资料分散存储于各终端设备,明文存储,易因设备丢失、违规拷贝或恶意窃取导致泄密。

 

       2. 终端流动性管理难题

       科研人员使用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跨区域协作,离网办公场景频繁,传统边界防护失效,数据脱离内控环境后存在失控风险。

 

       3. 对外合作泄密隐患

       与高校、企业及国际机构的合作中,学术资料、技术方案外发缺乏审批追溯机制,二次转发、截屏拍照等行为易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科研院所数据防泄漏系统解决方案

 

       亚讯信息文件加密与数据防泄露系统基于成熟的信息安全架构和加密技术,针对科研院所的高保密需求,提供了全方位、精细化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具体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科研文档透明加密

 

        自动加密核心资料:系统通过内置智能加密算法,能对任意不同类型的科研文件格式实时无感加密,确保研究成果、实验数据在终端存储、传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密文状态。

 

        离网办公授权与超时自锁:针对极高敏感信息,系统支持离线办公模式,设定离线终端密文访问时效(如72小时),超时自动锁定;支持远程审批延长授权周期,保障野外考察、国际交流、学术会议等场景的合规使用。

 

 

       2. 屏幕内容安全防护

 

       终端屏幕水印防泄密:在终端显示过程中,系统可叠加科研人员姓名、计算机名称、时间、IP地址、MAC地址等点阵水印,震慑拍照、截屏等物理泄密行为。即便设备被非授权人员使用,也能在图像捕获中直观显示责任方,有效加强内部人员自主防泄密意识。

 

       智能截屏审计:自动识别敏感文档操作窗口(如论文编辑、数据分析软件),触发屏幕录像及截屏存档,留存操作证据链。

 

 

        3. 外发文件精细管控

 

        文件外发权限管控:外发技术方案/实验数据时,可制作文件外发包,设定禁止复制/编辑/打印/截屏、限定打开次数(如3次)、绑定授权设备MAC地址等操作。

 

        审批及权限限制:针对文件外发,系统设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和权限控制模块(如(研究员→课题组→保密办),确保每一次文件传输均经过核实验证,降低人为操作疏漏带来的风险。

 

 

        4. 移动存储认证管理

 

       U盘加密及部门隔离:为防止通过外部移动存储设备造成科研数据泄漏,系统支持U盘加密以及基于部门的接入权限隔离,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设备方可访问敏感研究数据。

 

       未授权设备自动阻断:系统能够识别并阻断未经授权接入的移动存储设备,并且可以禁用蓝牙、红外等非必要接口,光驱、刻录机使用需审批授权,及时防御可能的恶意入侵和研究数据窃取行为。

 

 

       

      方案优势

 

       亚讯文件加密与数据防泄露系统不仅在功能上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安全防护,更在以下优势上展现出对科研研究所的高专业性:

 

       敏感内容识别:借助先进的深度语义分析技术,系统能够对文档中涉及的技术专利、实验参数及其他敏感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使加密和管控措施更加精准有效。

 

       聚合搜索快速定位:集成了全平台文档聚合搜索功能,即使分散在多个设备和系统中的数据,也可通过统一搜索接口实现快速定位,毫秒级检索全网终端、邮件、IM中的敏感操作记录,支持OCR图片文字、压缩包穿透扫描,为安全事件的追溯提供第一手依据。

 

        文档流转追溯:全程记录文档的新建、下载、删除、重命名及复制等操作轨迹,一旦出现疑点,审计日志关联屏幕录像、操作者身份信息,帮助管理者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责任追查。

 

        亚讯文件加密与数据防泄露系统深度契合科研机构“高强度防护、低感知干扰”需求,以技术创新捍卫国家科研命脉,为重大科研成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