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4-12-16 13:06

员工离职带走客户资料犯法吗?如何预防这种情况发生?

       员工离职后带走原公司的客户资料是否犯法,一直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法律角度解析这一行为,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加密软件来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员工离职带走客户资料是否犯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离职员工窃取公司客户资料的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罪。

 

       商业秘密通常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客户资源(包括交易产品、需求数量、价格政策、结算方式等)无疑属于经营信息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如果原公司和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明确客户名单属于商业秘密,那么这一规定对员工就有约束力。即使客户资料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商业秘密,作为员工也有义务不予泄漏。

 

       因此,员工离职后带走公司客户资料是违法的,一旦查实,不仅面临民事赔偿,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如何预防员工离职带走客户资料?

 

       为了防止员工离职带走客户资料,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从法律、制度、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全面而严密的安全体系。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

 

       1.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条款:

       企业应在员工入职时与其签订详细的保密协议,明确客户资料属于商业秘密,规定员工在离职后不得带走或泄露。

       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加入竞业限制条款,限制员工在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得与公司的客户进行接触或合作,或不得在竞争对手的公司工作。

 

       2.加强内部培训和团队建设:

       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帮助员工树立对客户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其对公司的忠诚度。

       通过团队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让员工更加珍视与公司的关系,减少离职时带走客户的风险。

 

       3.采用加密软件进行监控和防护:

       借助亚讯加密软件等专业技术手段,对员工的上网行为、电脑操作和聊天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如:

 

       文件加密:对重要文件进行AES-256先进加密算法加密,确保数据在未经授权的外部打开也是乱码,防止员工带走公司文件甚至恶意拆除公司电脑硬盘后获取敏感信息。

 

 

       文件外发管控:禁止员工私自外发客户资料,对外发的文件设置打开次数、有效期天数、可否编辑保存复制、可否打印、可否截屏录屏等限制,文件过期后自动销毁。

 

 

       上网行为管理:通过监测员工上网的网站、访问时间、访问内容、外发邮件等信息,及时发现员工是否存在私下从事业务活动的情况。

 

 

       文件监控:实时监测员工在工作电脑上的操作,记录文件的编辑、复制、粘贴、移动、删除以及文件的打开和关闭等,有助于发现员工是否存在私自处理业务的情况。

 

 

       聊天监控:对员工在即时通讯软件上的聊天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员工与客户、供应商等的沟通内容,及时发现和阻止员工传递敏感信息。

 

 

       敏感文件报警:设置机密文件为敏感文件,当员工访问、发送时会提示管理者,及时做好应对预案。

 

 

       4.做好员工离职管理工作:

       优化员工离职流程,在员工提出离职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设立的详细的交接流程,包括客户信息的整理和交接,确保新的负责人能够顺利接手客户关系。

       做好客户交接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交接会议,安排专人完成客户资料交接,向接手的同事交代每一位客户的情况和需求,确保客户不受到影响。

       直接联系客户,告知其负责人的变化,对现在接手客户的员工信息及时对接,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

       做好离职面谈,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告知离职员工需要遵守签订的保密协议和保密义务。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措施,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员工离职带走客户资料的风险,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和客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