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4-10-08 11:38

员工离职删除公司电脑资料和文件违法吗?

       Q1: 员工离职后是否有权删除电脑里的资料?哪些内容可以删除哪些内容不可以删除?

 

       A1: 员工在离职之后,按照法律规定,应有办理离职交接的义务,交接事项一般限于在职期间掌握的与工作相关的一些物资,比如U盘、电脑、电子数据等。只要与工作相关,相当于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另外,涉及公司商业机密的内容,员工也不得私自删除或拷贝带走。

 

 

       Q2:删除公司重要资料、文件可能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A2公司在开发、收集、生成资料时,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员工删除了属于公司所有的资料,导致公司发生损失,从民事责任角度来讲,员工要承担赔偿责任。另外,如果员工删除的相关资料的价值较高,主观恶意强,也不排除会承担刑事责任,包括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罪。如果涉及到侵入公司的系统,删除相关公司数据,达到一定金额,也有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员工离职时删除公司重要资料、文件,无法恢复或者即使可以恢复需支出较大成本的,单位有权视损失情况请求劳动者赔偿损失,比如让员工支付密码解锁及数据恢复、维修费用等。如果员工为发泄对所在单位不满,故意利用岗位职权删除公司电子数据并导致经营受到严重影响的,还可能会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除此之外,员工恶意删除公司电脑中数据的,还可能因扰乱公共秩序承担行政责任。

 

 

       Q3: 离职时,在处理个人资料和公司资料方面,为避免引起纠纷,应注意哪些问题?

 

       A3: 对于公司来说,首先,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中应明确电脑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的归集、备份、访问权限等,明确规定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需要进行赔偿;其次,应当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明确删除公司数据会面临的法律责任;最后,应详细规定员工离职时的工作交接事项。

 

       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过程中,无论是用人单位单方解除,还是劳动者单方解除,均应注意交流方式,注意事先进行资料保存。用人单位应做好数据留存与书面备份工作,避免在劳动者删除或丢失文件后陷入被动。

 

       对于员工来说,不能因为对单位不满,为泄愤就删除工作电脑中的数据资料,不能用不正当行为作为对另一个行为的回应。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结清工资、奖金、加班费或者不办理离职证明、档案及社会保险关系交接等行为,员工应当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比如向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