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他人跳槽、截屏摘抄华为海思芯片技术信息,尊湃通讯14人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被捕
近期,在公安部的指挥部署下,上海警方成功侦破一起侵犯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查扣存储侵权芯片技术的服务器7台。
芯片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进行科技创新研发。然而,却有不法分子企图通过窃取芯片技术的方式非法牟利,严重侵害权利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思)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Fabless半导体与器件设计公司,前身为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华为的无线/WiFi芯片都由上海海思开发。
2023年3月,上海警方接到海思报案称,该公司前员工张琨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可能造成公司巨额经济损失。张琨曾在华为海思担任资深技术总监,主持发开多款近场互联芯片。
据查,2021年2月,海思原高管张琨、刘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离职后设立上海尊湃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以下简称尊湃),以支付高薪、股权利诱等方式,诱导多名海思公司研发人员跳槽至其公司,并指使这些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海思芯片技术信息,抄袭并运用于尊湃公司设计的同类型芯片上,企图以此非法牟利。尊湃具有反侦查意识,相关芯片在上海完成设计,在江苏分工完成制作、测试。
经鉴定,尊湃侵权芯片技术有40个技术点与海思知名芯片Hi1152 V100商业秘密的密点具有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张琨团伙的窃密行为,导致海思公司拟商业秘密灭失,应根据该项商业秘密的研究开发成本、实施该项商业秘密的收益等商业价值来认定造成海思公司损失。
2023年4月19日,上海警方在江苏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在沪苏两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成功抓获包括张琨、刘铛等人在内的14名涉案公司核心成员,在侵权芯片投入量产前及时予以查处。
目前,张琨、刘铛等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被警方依法执行逮捕,其余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取保候审。
亚讯观点:
在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商业竞争越发激烈,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显得尤为迫切。这起海思芯片侵权案不仅揭示了技术领域的风险,也提醒我们在商业竞争中保持操守,维护道德底线。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宝贵财富,除了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更是时间、人力以及经验的长期积累,一旦泄漏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轻者丧失行业领先地位,重者面临倒闭风险。要保护商业秘密不被泄漏,企业应提高自主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管,完善保密管理系统,严防核心技术商业秘密失窃泄露。企业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和保密规范,如擅自窃取企业商业秘密,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亚讯数据防泄密平台,以数据加密技术为核心,结合桌面管理规范终端办公环境,详细审计终端操作行为,实现“事前主动防御-事中安全可控事后有据可查”完整、全面的信息防护流程,实现企事业单位电子数据资产的安全防护。